1. 首页
  2. 保教园地
  3. 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

大班美术欣赏《格尔尼卡》 常小利

活动目标: 1、欣赏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感受画面所表达的悲愤的情感。 2、大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觉和认识。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目标:

  1、欣赏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感受画面所表达的悲愤的情感。

  2、大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觉和认识。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欣赏音乐,导入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播放战场上的声音)

提问:“听!这是什么声音?”(轰炸声、枪声、惨叫声)

“这些声音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呢?”

“这些奇怪的声音都藏在一幅画里,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很特别的画!”

  2、欣赏、感受《格尔尼卡》。

(1)出示格尔尼卡,让幼儿自由谈论对作品的初步感受。

提问:“看到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

“这幅画和我们以前见过的画有什么不同?”

(2)局部欣赏、分析。引导幼儿注意画面的局部和细节,深入地欣赏、感受画面。

教师操作多媒体课件,帮助幼儿放大欣赏画面的局部细节,细细地感受和回味。

提问:“这幅画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哪里?”“如果你是画家,你在什么情况下会这样画?你的心情怎样?”

  3、教师介绍作者及画的名称。

提问:“这幅奇怪的画会叫什么名字呢?想知道吗?”

教师小结:这幅画叫做“格尔尼卡”,是著名画家毕加索的代表作,“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的一个小镇。战斗中格尔尼卡小镇是什么样的(出示图片),更加深幼儿对格尔尼卡的了解。

  4、选择背景音乐。

引导幼儿谈论对“格尔尼卡”的总体感受,并给“格尔尼卡”选择一首适合它的音乐。(播放两首不同风格的音乐供幼儿选择)

  5、教师揭示作品的主题。

(1)教师:“小朋友,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再来欣赏一下《格尔尼卡》吧。”

(2)(播放背景音乐)教师讲述《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了解毕加索通过作品表达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与控诉。

  6、活动延伸:艺术创作:《几十年后的格尔尼卡》

教师:“小朋友,现在的格尔尼卡小镇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观看相应幻灯片)

“在这里没有痛苦,没有战争,也没有呐喊,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小朋友回家后给爸爸妈妈讲讲格尔尼卡小镇的故事,再和他们一起把几十年后的格尔尼卡画下来好吗?”

 

作品介绍:

  1937年4月26日,德国法西斯空军轰炸了西班牙历史名城——格尔尼卡小镇,当时恰逢集市,2000名无辜平民丧生,格尔尼卡被夷为平地。这一事件震撼了全世界,也震撼了毕加索。毕加索为抗议德国法西斯轰炸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而创作的。全画从左至右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突出显示了公牛的形象;第二段强调受伤挣扎的马,其上方那盏耀眼的电灯看起来好似一只惊恐、孤独的眼睛;第三段,最显眼的是那个举着灯火从窗子里伸出头来的“自由女神”;而在第四段,那个双臂伸向天空的惊恐的男子形象,一下于就把我们的视线吸引,其绝望的姿态使人过目难忘。画面左侧,一位悲痛欲绝的母亲怀抱因战争而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喊,她的身后立着一个恐怖的牛头,牛脸上流露出残忍的狞笑。这个牛头代表了法西斯的残暴和黑暗。画的中间部分,一匹被刺伤的马昂头张着嘴,发出哀鸣,它代表受难的西班牙。马的身下躺着一名死去的战士,他的右手握着被折断的剑,剑旁有一朵鲜花,这朵花是对死去战士的悼念。一个妇女从窗子里探出身体,右手举着一盏油灯,油灯的左上方有一盏像眼睛似的电灯,灯光像锯齿一样射向四周,这些象征揭露,画家要将这一切罪恶和黑暗置于光照之下,让全世界都明了。画面右侧,表现了由于轰炸,一个女人从楼上跌下,她举着双手,抬头向上呼救。整幅画用黑白灰三色绘成,错综复杂的黑白灰色块造成画面阴郁、恐怖,不规则的线条形成的角和弧的交错,给人一种支离破碎和动乱的感觉,画面沉重又压抑,充满了悲剧气氛。这幅画控诉了法西斯的罪恶,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示了悲哀和同情。   


核心价值观
微信二维码微信扫码关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