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礼貌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课 题 研 究 方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研究背景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我们国家民族文明、进步的表现。现在,文明礼貌不仅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与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我们国家民族文明、进步的表现。现在,文明礼貌不仅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友好关系,而且也反映了人们自身文化修养水平。文明礼貌是良好的道德行为,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文明礼貌是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心理学研究发现,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2、课题研究的意义
我们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礼貌行为习惯,让幼儿具有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会正确的使用礼貌用语,并在这基础上知道关心、尊重别人,使幼儿终身受益。
3、主要观点:
(1)在心理和行动上养成良好的礼貌行为和习惯,使幼儿终生受益。
(2)采用多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良好礼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3)在教师的研究下,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达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4)初步学会与人和谐的相处,时时处处都是文明的举止。
4、创新之处:
(1)心理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
(2)注重幼儿持续性发展原则。
(3)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现状:
1、理论依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从小班到大班在礼貌教育上有了不同层次的要求, “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 。
(2)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决定了良好习惯的培养教育必定成为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有许多关键时期,幼儿期是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教育的最佳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是人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幼儿时期养成不良的礼貌行为习惯,日后很难矫正,有的可能伴随人的一生,而良好的礼貌行为习惯则终身受益。
(3)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确实,礼貌习惯好,思想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就能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养的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的不好,则终身受其害”。
(4)英国的洛克认为:“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儿童的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2、研究现状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突起的时代,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素质,良好的行为表现也成为测量和评价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
在我国幼儿教育中,长期重视知识传授、智力开发、特长训练等,而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教育,孰不知,幼儿阶段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就曾说过:人类的动作十分之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不好,则终生受其害。因此,我们必须在知行合一、知行协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切实采取措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抓好幼儿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在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良好礼貌行为习惯这一品德教育呢?它的核心不只是教幼儿口头上的一些礼貌用语而是发自幼儿内心的,应该是心理和行为上的统一,并且让孩子懂得尊重、关心他人,在此过程中让幼儿初步学会与人和谐的相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使幼儿在心理和行动上养成良好的礼貌行为和习惯,并能在生活中实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使幼儿终生受益。
2、探索对幼儿进行良好礼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
3、探索如何指导家庭与幼儿园配合,共同做好幼儿良好礼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
4、尊重、关心他人,初步学会与人和谐的相处。
四、研究内容
1、现状研究:调查分析我园三个大班幼儿现有的礼貌行为的现状,明确幼儿不良礼貌行为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2、文献研究:本课题的内涵、特征、原则、基础理论研究,涉及到文明举止习惯、使用礼貌用语、尊重关心他人、与人相处方面的理论书籍和研究结果。
3、内容研究:良好的礼貌行为习惯应该包括的内容:文明举止习惯、使用礼貌用语、尊重关心他人、与人相处方面等等。
4 、策略研究:幼儿礼貌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如何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进行体现,在家园共育的环境下以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如何养成幼儿的良好的礼貌行为和习惯。
五、研究对象和范围
济源市实验幼儿园三个大班100名幼儿。
六、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制作统计表、调查问卷对幼儿与家长的相关情况及研究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获取真实性资料。
2、、文献法: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有关幼儿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书籍,通过理论学习,查阅整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来更新教育理念,确保研究过程的科学、合理、有效。
3、观察法:通过观察,发现幼儿不良礼貌习惯并给予及时纠正辅导。
4、个案分析法:对特殊案例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个性的、共性的特征。
5、行动研究法:研究者与实践者一道深入教育实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急需解决的,典型性教学实际问题,然后研究者通过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提供理论指导,帮助实践者有计划地、螺旋式地系统反思、研究自己的教育活动,从而不断改进教育实践。
6总结法:实验教师从行动研究中进行总结,课题组形成研究报告。
另外,在研究过程中,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需要采用榜样示范法、赏识激励法等等,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得到良好礼貌行为习惯的培养。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预期成果
研究阶段及内容
阶段成果内容及形式
第一阶段:
研究准备阶段
(2009年5月—
2009年7月)
1、进行理论文献的收集、整理、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课题的申报。
2、材料、书籍和申报表材料
第二阶段:
课题实施阶段
(2009年8月—
2010年3月)
1、分析我园三个大班幼儿的基本情况,对幼儿和家长进行礼貌行为习惯方面的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在家的礼貌行为习惯;并进行个案调查,观察记录,跟踪指导;理论学习,指导实践研究;根据小结的情况纠正不足,突出重点进行研究。
2、研究论文每人1—2篇、课题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
课题总结阶段
(2010年4月)
1、收集整理课题资料,装订资料;成员认真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出自己的研究心得体会和经验论文,形成文集申请结题。
2、研究论文集、结题报告。
八、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李丽红 负责本课题的申报、方案的撰写,全面的统筹工作。
赵丽霞 负责本课题的实践和验证工作。
冯 芹 负责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九、保障措施
1、建立本课题研修小组(李丽红、赵丽霞、冯芹)
2、共同收集、整理资料,深入了解研究目标,使每位研究人员做到心中有数。
3、加强研究老师的理论学习,多看书,多动笔,并有记录。
4、建立研究制度,定期上交自己研究、调查的资料。
5、硬件保障,办公室的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