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幼儿天地
  3. 特色教育
特色教育

《礼仪教育与幼儿良好品德养成之研究》工作报告

河南省教育科学 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立项课题《礼仪教育与幼儿良好品德养成之研究》工 作 报 告济源市实验幼儿园 课题组 执笔人:李小

河南省教育科学 “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立项课题

《礼仪教育与幼儿良好品德养成之研究》

工 作 报 告

济源市实验幼儿园  课题组  

执笔人:李小玲

 

我园开展的《幼儿一日生活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是我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科研课题,也是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的立项课题,自2006年6月以来,历时两年。两年来,在省教研室、市教科所领导的指导下,经过课题研究人员的辛勤工作,共同努力,此课题研究工作已取得很大成效,已进入结题阶段,现将我们的研究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切实制订课题实施方案

2009年6月份我园所申报的课题《礼仪教育与幼儿良好品德养成之研究与运用》被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办公室成功立项,同时被确立为“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这既标志着我园教育科研工作有了新的突破,也更激励我们努力工作、奋发图强搞好课题研究,全面提高保教质量。为了使此课题保质保量的完成,我园特制定了《礼仪教育与幼儿良好品德养成之研究与运用》课题实施方案。一是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以副园长为组长,保教主任主抓,年级组长为主要成员,形成了全体保教人员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的热烈氛围。二是明确课题研究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保教人员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建立高标准、高水平幼儿园为最终目标。三是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的规章制度。四是重审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五是确立课题研究的内容、对象及方法。根据园内实际情况筛选出了最基本,最具有普遍意义的礼仪教育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小班:生活礼仪(入园、离园、睡眠、盥洗、进餐等)基本礼仪(仪表仪态、礼貌用语等);中班:基本礼仪、学习礼仪、交谈礼仪  、家庭礼仪、交通礼仪、节日礼仪等;大班礼仪教育:接打电话礼仪、课堂礼仪  、活动礼仪、公共场合礼仪、节日礼仪等。本课题分别在大、中、小班按实施方案进行研究。使幼儿真正懂得如何关爱同伴,如何体贴父母,怎样尊重他人的基本礼节;初步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礼仪知识;初步形成诚实、守信、责任、自信等比较稳定的个性品质;使彬彬有礼、落落大方、活泼可爱成为我园小朋友特有的风范。

二、注重过程 脚踏实地搞研究

(一)研究准备阶段    (2009年6月——2009年9月)

本阶段主要完成研究前的准备工作,进行前期前期相关调查与现状分析,确定相关内容,收集礼仪教育信息,学习理论、借鉴经验、内化理解,成立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对教师组教师进行培训。

1、对幼儿文明礼仪现状的调查。本调查随机抽取了我园小、中、大班90名幼儿及其家长(其中小班25人、中班30名,大班35人)。 采用的调查方法是分层调查分析法。于2009年9月11日给各班抽样孩子发放了《幼儿的文明礼仪现状》调查表,对幼儿的礼貌用语、文明礼仪行为表现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幼儿的文明礼仪水平还很低。幼儿礼仪水平好的约占总调查数的32.50%;中等水平的约占39.4%;差的为约27.6%。在设计的情景中,测查了90名幼儿,“进屋先敲门”的为“2”,“主动问好”的占25%,“接电话时说 “您好”等礼貌语”的为“0”。另外,在回答“为什么不能乱插嘴”时,大部分幼儿回答“妈妈(或老师)要批评的”。幼儿对礼仪知识知之甚少,礼仪认知与礼仪行为相脱节。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大致有:

(1)是社会大环境中不文明行为对幼儿的礼仪行为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2)教师缺乏文明礼仪教育意识,没能充分挖掘教材中、日常生活中潜在的文明礼仪教育因素对幼儿进行教育;

(3)幼儿缺乏对讲文明礼仪的认识和实践。当今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导致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强,不愿主动与人打招呼交往,缺乏讲文明礼仪交往的乐趣体验;

(4)成人道德判断的片面性,如两个孩子在玩玩具时发生冲突,家长或教师都只是一味地告诉孩子“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是你错了,说对不起”却不引导孩子如何通过讲文明礼仪交往来减少冲突,使孩子失去了提高道德认知和行为实践的机会。

通过前测问卷,发现大部分幼儿知道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也了解在学校、社会、家庭生活中如何做到讲文明、懂礼貌,但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就有部分幼儿不能去做,可见,在文明礼仪方面还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加深幼儿的认识,让他们知道文明礼仪对自己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变老师督促引导为自觉行动。

2、制定研究方案

针对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研究工作,如果单纯用量化的研究方法可能无法真实反映幼儿文明礼仪状况的变化情况。因此,我们采用了质的研究方法。此外,我们还采用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和问卷调查法。

在确定了研究方法之后,我们制定了我们研究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同时,我们在研究中,确定了我们在研究中所要收集的资料,以作结果分析之用。

3、课题组教师的培训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是关键。教师要对幼儿的交往合作行为进行干预和指导,制定教育计划,编写教育活动设计等。因此,我们必须对课题组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我们培训的内容如下:

一是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学习有关培养交往与合作的论著,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方案内容。为此,我们专门聘请市教体局课题组的老师作了几次专题讲座,向课题组成员介绍了国外新近理论的进展,以及这种理论所秉持的理念,提倡教师多与幼儿交流,在教育过程中引导而不强加。

二是资料收集方法的培训。在质的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收集研究过程中的资料。如果不经过一定的培训,教师往往容易忽略研究中的一些细节研究活动而影响我们对研究的解释。因此,我们请我园专搞课题研究的王园长指导我们课题组成员介绍行为观察的记录法和个案追踪的方法等,以便我们的资料收集能更科学、更真实、更合理。

(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2009年10月——2010年5月)

1、将文明礼仪教育融入环境创设中

恩格斯说过:环境造就人。幼儿园有整洁的、和谐欢乐的教育环境,有规律的生活制度以及人与人之间文明礼貌,团结友爱的相互关系都具有很重要的示范、熏陶、感染作用,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的重要外部条件。

首先,我们注重幼儿园的环境美化、教育化。一走进幼儿园,您就可以看到“请讲普通话”、“上下楼梯请靠右”、“您好”、“谢谢”“排队洗手”、“安静进餐”、“入园问好”等彩色卡通文明用语及多幅画面布满幼儿园的每个角落,为幼儿学习文明礼仪创立一个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

其次,我们在各个班级开设了“文明乖宝宝”“礼仪之星”等专栏同时,每月根据主题活动的内容,布置相关的主题墙饰,如“我们都是好宝宝”、“我会做”“文明我最棒 ”、“我来帮助你”;并且常常在教室的图书角投放礼仪方面的书籍、图片,如:故事《小兔找朋友》、《孔融让梨》、《兔宝宝找快乐》等。使幼儿在欣赏的同时,受到人物典范的感染。我们还张贴与礼仪教育要求相一致的儿童画,用视觉语言暗示、提示幼儿,提醒幼儿一言一行要符合礼仪规范。使幼儿在优美的环境中自觉遵守秩序,学习礼仪之道,促进了礼仪规范的养成。

2文明礼仪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环节中

在一日活动中渗透,树立礼仪教育意识,持之以恒、养成礼仪习惯。幼儿园一日环节包括入园、进餐、睡眠、学习、游戏、户外活动、盥洗入厕、离园等,幼儿一日生活中包含着大量的文明礼仪教育契机,灵活地抓住这些教育契机,及时引导教育,强化文明礼仪意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3文明礼仪教育融入课程中

一是使用中央教科所研制的6+1礼仪教材,每周一节文明礼仪教育课程。二是将礼仪教育内容融入各科教育活动中。例如:在组织语言活动《两个好朋友》时,首先让幼儿观察图片,说说“哪个对”、“哪个错”,然后再请幼儿说说“为什么”、“应该怎样做”,通过讨论、争辩,使幼儿懂得了在公共场所应该怎样做,丰富了幼儿对公共场所礼仪的认知。三是进行国学经典《三字经》《新编弟子规》诵读活动,宏扬中华文明文化

4、坚持家园教育的互动和一致性

首先,我们督促家长以身作则,利用幼儿园“宣传栏”、“家园沟通栏”,定期让家长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有关内容、幼儿礼仪教育目标,开展每月一期的家长学校活动,让家长为孩子树立榜样。

其次,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及时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例如:让家长提醒幼儿帮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会招待客人等。

再次,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促使家长能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达到家园教育的互动和一致性,消除幼儿两面性行为表现。        

5、为幼儿提供文明礼仪实践机会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是由“行”到“情”,再由“情”到“知”的转化,然后将知、情、行合而为一的过程,要重视为幼儿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体会礼仪行为的意义,内化礼仪品质,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第一,布置适当的任务让让幼儿去完成。通过布置任务,让幼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强化文明礼仪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在实践中体会讲文明礼仪的乐趣,加深印象。例如:分饭时发现少了勺子或碗,请幼儿去向保育老师请求帮助;小班的弟弟妹妹有需要帮忙,让幼儿热心的去帮助他们等等。

(2)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练习。

为幼儿创设主题情景,让幼儿通过情景演练,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这是对礼仪教育内容的复习、运用和巩固,是对幼儿的综合考察,促进内化,最终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如:经常创设情景让幼儿到邻近班级借物品,懂礼貌的好孩子才能借到所需物品,没有借到物品的,让大家讨论为什么没有借到?怎样才能顺利借到物品?并且让幼儿再实践一次,直到成功。使幼儿懂得有礼貌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3)组织幼儿进行社会实践与交往。

我们在布置适当的任务让幼儿去做,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练习的同时,也为幼儿创设条件与机会,组织社会实践与交往。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进行礼仪实践锻炼。

a、超市购物。我们在组织主题活动中能过组织幼儿上超市购物,为幼儿提供独立购物的机会,在购物中引导幼碰到困难有礼貌地询问,能与营业员交往,同时引导幼儿心中有他人,购得食物与成人一起分享。

b、节日慰问。如“三八节”给妈妈洗脚,;“六一儿童节”分享美食活动 ;“教师节”给老师说一句祝福的话;“中秋节”分享月饼,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重阳节”通过看望老人,进行尊老爱老活动等等。通过节日活动来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从这些活动不难看出,要把一种文明礼仪行为转化为幼儿内在的品质,光靠说教是不够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

(三)课题反思总结阶段 (2010年5月——2010年6月)

通过前后期测评数据比较,我们看到幼儿的文明礼仪水平明显提高了。特别是礼貌用语的使用,提高的相当快。

三、课题研究的效果:

通过课题组和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幼儿礼仪教育与幼儿良好品德养成之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

1、提高了幼儿文明礼仪交往的主动性、持久性。

礼仪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懂得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但这一过程是渐进的,同时也是漫长的,因此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不能单纯地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幼儿。由于我们选择了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把礼仪教育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幼儿内在情感和外显行为的一致性,这样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有了明显的进步。

(1)幼儿讲文明懂礼仪的主动性提高。

我们通过讲故事、念礼仪儿歌、文艺表演、玩礼仪游戏棋等形式,丰富幼儿的礼仪认知,让幼儿明确礼仪规范的要求,激发其内部情感,建立新认知,提高其道德判断能力。经过不断地教育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才能得到巩固并成为一种内在的要求而变为自觉的行为机制。

(2)提高了幼儿文明礼仪行为的持久性。例如:我们评比礼仪之星的活动,通过从每班幼儿中推选出礼仪小使者,促进幼儿道德价值的内化,使礼仪行为真正成为幼儿内部的需要。一开始,采用老师评,渐渐地让小朋友学着评,既评个人,又评小组。小朋友之间互相观察、发现问题、互相帮助、达到要求,逐渐提高了幼儿的评价与自我评价的能力。这样的积极评价提高幼儿礼仪行为发生的频率,教师的鼓励、表扬,使幼儿情感获得愉悦体验的同时,幼儿文明礼仪行为持久性也得到了大大提高。

2、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科研能力

(1)教师树立了以科研促教育质量提高的观念

在礼仪教育中,教师能把礼仪的内涵有机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不断的加以渗透,能注意观察不同幼儿在活动中的情况,分析不同幼儿的行为表现,设计和实施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

(2)教师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以前,老师们总觉得科研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认为那是高层次的学者们研究的,通过礼仪课题的研究,教师们对科研的认识有了不断的提高,能力不断的增强。特别是家教指导工作,教师们经常利用教研组等形式组织学习、探讨,在实践中摸索经验,教师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驾驭会场的能力,应变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成长。通过这次课题研究工作,幼儿园教师团队的研究交流氛围更浓了,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成长与合作。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通过集体学习、互相观摩、交流案例等活动,教师间的合作和互动大大加强,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成长。

3、提高了家长对文明礼仪教育的认识

(1)家长从思想上重视文明礼仪教育。

家长对幼儿园开展的研究活动非常关注和支持。有些家长还为我们的家园栏积极撰稿。针对我们的研究活动,家长们积极响应并提出了宝贵意见。

(2)提高了家庭文明程度。

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由原来的被动变为主动、积极,使原来的家庭配合幼儿园教育变为家园共育。这不但对幼儿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与家长在共同生活中互相提醒、互相监督,提高了家庭文明程度。

4、丰富和充实了幼儿德育的内容

我们在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研究中,面对时代的变迁,不断拓展内涵及注入新内容,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探索了多种途径的礼仪教育活动方式,对传统幼儿德育途径措施不具体、大而空的道德说教进行了补充丰富,赋予幼儿德育多而实的教育方法,增强幼儿德育的实效性。同时开展多渠道的幼儿园、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整体教育,提高幼儿礼仪教育的实效。

5、社会效应凸现。一个个主题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以“我是文明小卫士”为主题,开展了“我为幼儿园洗脸”、“我给公园捡垃圾”、“参观商场”、我爱花草“等活动;以“关心他人”为主题,开展了“一起过生日”、“慰问敬老院”、“我为灾区献爱心”“我爱老师” “我爱妈妈”等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让社会更加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一系列活动深受社会各界的赞同,树立了实验幼儿园的良好形象。

6、积累了大量的有价值的幼儿礼仪教育与良好品德养成教育的活动方案、教育随笔、经验总结等为进一步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幼儿礼仪教育与良好品德养成教育研究参与教师达20人之多,历时一年多,期间整理、创编儿歌20首,故事2个;撰写论文10篇,教育随笔7篇,个案分析2个,活动设计12篇。其中,

四、认真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1、本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主要以以自主活动、开放教育、家园相结合的模式开展活动。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幼儿期进行文明礼仪启蒙教育是切实可行的,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都有积极的意义。幼儿文明礼仪教育,在提高了幼儿文明礼仪水平和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同时,还为构建和谐社会添加了润滑剂。

2、在本课题研究中,相关数据和事实表明,本课题组成员探索出来的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策略是切实可行的,本课题一年来的研究是有成果的。

3、通过课题研究活动,课题组教师的理论素养和辅导技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要想把一些理念和技巧真正的融汇于课程的实施中,使所有幼儿都能从中受益,还有一定的难度和距离。所以,课题组教师还要进行更多的实践和训练。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会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4、值得注意的是,幼儿文明礼仪教育应考虑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可接受性,起点要低,训练要实,方法要灵活多样;应充分发掘潜在的教育因素,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影响。幼儿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项长期的反复性的工作,幼儿园也必须同小学做好衔接,使礼仪教育得以延续和进一步加强。

5、有些社会、家长的不良行为影响了幼儿文明礼仪学习的效果。

 


核心价值观
微信二维码微信扫码关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