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直播心得2020.11.10】我们要面向幼儿未来的生活课程构
AI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将至已至,未来已来,人类社会将要从工业时代到数据时代进行转型。未来是什么样?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如何为
AI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将至已至,未来已来”,人类社会将要从工业时代到数据时代进行转型。未来是什么样?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如何为孩子们的未来做好准备?2020年11月10日),特邀嘉宾吴益斐老师为我们带来专题讲座:面向幼儿未来的生活课程构建。济源市实验幼儿园的老师们积极收看,认真学习,还写出了自己的收获。今天展示的是吕龙甄、张文芳、齐秀敏、张瑜、杨佩佩、李宁宁、李丽红、汤艺伟、唐凤娟、赵丽萍等10位老师的心得体会,一起来学习吧!
吕龙甄:
听了吴园长关于幼儿未来生活课程的构建有所思考,陈鹤琴先生曾说:“还原孩子生活的本来面目,给孩子生活原貌,让他在生活中学习。”从孩子的生活入手,在孩子身边的生活汲取营养,无疑是课程生活化的一条有效的途径。以幼儿生活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中,教师的角色面临着新的定位,教师的教育技能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中时时被幼儿的潜能所激动,也时时面临着来自幼儿的新挑战。幼儿园课程要求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师幼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身上所承载的文化、经验,不是对幼儿居高临下的“倾泻”,而是平等的对话;不是灌输,而是与幼儿分享。这时教师就是一个倾听者、观察者,分析与回应幼儿的疑问与需求,随时准备给予幼儿必要的帮助。教师也可能是一个引导者、支持者,启发幼儿进行有意义的探索活动。教师还可以是一个合作者、学习者和欣赏者。活动成为师幼共同探索新知和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自然与和谐,充满了创造与快乐。
张文芳:
今天有幸观看了吴益裴老师的讲座《面向幼儿未来的生活课程构建》,讲座中,吴老师从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和幼儿园课程如何为未来做准备——幼儿园生活课程的构建两方面详细介绍了幼儿园生活课程构建的重要内容。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需要依托《指南》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认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级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案例中,吴老师主要以区域活动为载体,从活动设计,区域环境创设,材料丰富性,随时随地都有幼儿的影子,充分让孩子成为幼儿园的主人,有计划有目的的来完成一些任务,充分体现了课程游戏化,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全身心会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一线幼儿教师,让我们始终有一双童眼,有一颗童心,唯变不变,不断改变,为未来做准备!一直让自己走在学习的路上。
齐秀敏:
今天我听了吴益斐老师的“面向幼儿未来的生活课程构建”讲座后,感受颇深,面向未来的课程中既要落实国家大纲,又为儿童未来做准备!在为幼儿进行有准备的环境创设中,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重视和珍惜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让每个孩子自己学做游戏学习计划,发现幼儿学习图式,扩展幼儿思维,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有准备的教育环境创设,可以让幼儿自主选择有挑战的各种操作材料,可以激发幼儿无限的探究是适合于幼儿的学习特点,指向每一个幼儿的能力发展是让每一个幼儿都获得成功,更重要的是学会“爱”。要关注幼儿的生活,从孩子身边的生活中汲取营养。生活化主题活动成为教育目的实现的载体。
杜威曾指出:“经常而细心地观察儿童的兴趣,对于教育者是最重要的,这些兴趣必须作为显示儿童已发展到什么状态的标志加以观察。它们预示着儿童将进入哪阶段。”生活化主题活动实施的目的就是要使每个幼儿在他原有的水平与基础上得到发展与进步。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幼儿各种各样的能力,唤醒培育幼儿各种各样的能力的发展。我们要遵循《指南》的指导要求,把指南落实到实际生活之中,让孩子成为未来社会需要的人。
张瑜:
在聆听了吴老师分享的《面向幼儿未来的生活课程构建》后,我感受颇深,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一个跟得上时代脚步的优秀老师,面向未来的课程,是让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而更重要的是学会“爱”。未来需要的是有创造力、合作力以及充满智慧的人。而作为幼师必须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更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获得经验的需要尤为重要。幼儿都是通过感知、操作和体验在生活中、游戏中学习的。其中,“居家庭院”环境的创设让人心情愉悦,感到非常舒服,幼儿从一个家到另一个家的创意使得幼儿感受爱、学会爱。而作为幼师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的能力,让孩子看到独一无二的自己,学会做自己,在实际操作和体验中保留自己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我们看到幼儿接近自然,看到生命悄然绽放。孩子在自主的空间里,设计游戏计划书、选择游戏材料,选择同伴,感受着“自主、自由、愉悦、创造”游戏氛围。我们应该用心提供材料,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儿童,读懂儿童的思维,追随儿童,支持儿童,把自由的时间还给儿童,把自然的材料还给儿童,把主动探究的空间还给儿童。沉浸观察、用心倾听、放手成长。
感谢老师的分享,面向未来的课程,是让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更重要的是学会“爱”。知道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就要知道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将教学和生活相结合,注重生活能力以及情感态度。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快乐的成长!
杨佩佩:
今天听了吴老师关于《面向幼儿未来的生活课程建构》的讲座,有了许多简介。孩子进入幼儿园就是从一个个小家进入到一个集体的大家。教育结合《指南》让孩子通过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中主动学习,在主动学习中掌握生活知识,积累生活经验,提高自理能力。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自主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将教学和生活相结合,寓教于乐,培养孩子在未来有创造力,有责任担当,有爱有使命感。生活化的课程具有开放性、低结构的特征,要求教师和幼儿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师幼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身上所承载的文化、经验,不是对幼儿居高临下的“倾泻”,而是平等的对话,更不是灌输,而是与幼儿分享。这时教师就是一个倾听者、观察者,分析与回应幼儿的疑问与需求,随时准备给予幼儿必要的帮助。
生活是完整的,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生动又有趣的变化。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生活中真的自然融合了健康、语言、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内容。教师只有对孩子的行为给予不断地观察,才能够真正地走进幼儿的生活世界,才能知道儿童需要什么,用什么方法以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和幼儿一起来学习。
李宁宁:
通过讲座的学习,我了解到了,未来幼儿生活课程要从幼儿的生活活动入手,让孩子主动的进行学习,进行实践、讨论以及向他人传授。教师要学会把知识隐藏在幼儿日常接触的玩教具和操作材料中,幼儿的主动学习对幼儿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毕竟幼儿的生活是完整的,孩子们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生动又有趣的变化,教师进行仔细观察思考的话,就可以发现在幼儿们的生活活动中会自然而然的融合五大领域的内容。教师要不断的关注幼儿的生活,从孩子身边的生活中入手,让生活化的主题活动成为教育目的实现的有效载体。对幼儿来说,有序的、系统的知识并不是最有重要价值的知识。而日常生活中体验性、探索性的知识对幼儿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李丽红:
11月10日晚上,我观看了《吴益斐:面向幼儿未来的生活课程构建的》专家讲座》,我对教育目的的重新思考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现实的综合的表现就是幼儿愉快、健康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让幼儿愉快、健康地生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的。因此,我们的生活课程就是要关注儿童幸福,努力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
对课程实施途径的重新思考幼儿园的课程不仅应选择幼儿的生活作为教育的内容,而且应通过幼儿的生活来进行教育,生活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途径。尤其是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的学习领.域,更不能缺少生活的参与。例如,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教育价值,都应从幼儿发展的现实出发,加以充分的组织和利用。
汤艺伟:
听了吴老师关于《面向幼儿未来的生活课程建构》的讲座,有了许多感想,未来需要的是有创造力,合作力,充满智慧的人。作为幼师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获取经验的需要尤为重要!幼儿都是通过感知、操作和体验来学习的,在生活,游戏和自主中学习的!其中,“居家庭院”环境的创设让人心情愉悦,感到非常舒服,幼儿从一个家到另一个家的创意使幼儿感受爱,学会爱!作为幼师应该相信孩子的能力,让幼儿看到独一无二的自己,学会做自己,在实际操作和体验中保留自己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唐凤娟:
通过讲座的学习深深的体会到,未来幼儿生活课程的目标应分为五大块:“健康的体魄”、“劳动的能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社会小主人”。这五大目标既与新《纲要》相符也融合了五大领域(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的目标!
幼儿通过学习而成长,幼儿的一日生活都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内容。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幼儿来说,有序的、系统的知识并不是最有重要价值的知识。而日常生活中体验性、探索性的知识对幼儿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幼儿的一日生活应遵守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赵丽萍:
未来是什么样?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如何为孩子们的未来做好准备?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应当在大脑、人格、体质诸方面都得到适当的发展,这种适当又是落实到每个具体的幼儿身上的,比如我们提“全人格培养”说的是对于人格的各个侧面都应当注意到,不要有德无才,不要有才缺德,不要无情寡义,但具体到每个个体的德、才、情、行如何组合,则应因人而异,丰富多彩。 每个幼儿将会由于主体的努力、环境的影响以及遗传的作用而“和谐发展”成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幼儿。
未来幼儿教育应当从人类后期积累下来的宝藏中选择一些最有普遍适用性的规范教给幼儿,让幼儿从一开始就学习、掌握这些规范,以便更好认识世界。应当说明这些经过选择的规范,本身要是美的,而且教育者要会将这些美的规范转化为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和其它教学过程,以便调动幼儿主体学习的兴趣,主动投入某种游戏或者教学过程,成为驾驭规范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