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新闻中心
  3. 校园新闻
校园新闻

情系童心,在引领、接纳中为幼儿开拓“创·想”天地

教育的起点始于倾听教育需要高质量陪伴围绕倾听儿童,相伴成长的主题为宣传推介真实、鲜活、有效的经验案例形成真正尊重、理解和支持幼儿发...

教育的起点始于“倾听”

教育需要高质量“陪伴”

围绕“倾听儿童,相伴成长”的主题

为宣传推介真实、鲜活、有效的

经验案例

形成真正尊重、理解和支持

幼儿发展的良好氛围

“河南校长”特推出

“园长话倾听”系列报道

邀请全省优秀幼儿园园长

介绍幼儿园创新经验和做法

 

今天

校助君为你带来

济源市实验幼儿园

园长李俊利

 
关于“倾听和相伴”的思考与做法

 

 
 
李俊利,中小学高级教师,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管理人才,济源示范区教书育人楷模,济源市优秀教师,济源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济源市三八红旗手,济源市巾帼建功标兵。


李俊利:在“创·想”美术中倾听儿童,相伴成长
图片

 

1997年,我来到济源市从事幼教工作,26年始终情系童心、心向未来,奋战在幼教一线,坚守砥砺实干的精神,尊重儿童、倾听儿童,和孩子相伴成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蹲下来倾听儿童,会听到最真实的声音;静下心陪伴儿童,会发现最真实的童心世界。倾听,是一种态度,是教育的前提;陪伴,是一种责任、是最好的教育。每个儿童都有一百种语言,一个眼神、一个姿势、一个表情、一个手势……都是他们宝贵童心的外在显现。


作为幼儿园教师,如何倾听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怎样有效陪伴孩子的成长?

济源市实验幼儿园通过丰富的“创·想”美术活动去倾听儿童的内心世界,运用贴近生活的材料和丰富的创作方法,让幼儿大胆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创·想”美术成为陪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之一。

 

 
 
 
 
 
 
 
“创·想”中认真倾听
引领中耐心陪伴

 

(一)发现与倾听

 

福禄贝尔说过:“游戏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动手制作和绘画等‘造型游戏’是孩子最好的游戏。”在美术创作中,儿童喜欢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想象,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内心世界。教师要蹲下来,去发现儿童的闪光点,认真倾听儿童对作品的理解,尊重儿童的表达方式,让生命与生命互通、让心灵与心灵交融,站在专业的角度去支持、陪伴、倾听儿童。

 

在“创·想”美术中,幼儿教师会时刻保持专业敏锐性,及时发现儿童感兴趣的事物,不断满足儿童的成长需求,选择适宜的内容开展各种“创·想”美术活动,让儿童在实际生活中去发现美术创作的主题,在创作过程中自由地想象、大胆地选取材料,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富有个性的作品。

 

大自然是儿童最喜爱的场所,儿童对大自然也总是充满着好奇。把儿童带进大自然中,让他们去发现大自然中创作的神奇事物,用心灵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一次户外自由活动中,中(5)班的孩子们在后院发现了一群搬家的蚂蚁,小小的蚂蚁驮着、拉着重重的东西,在艰难地爬行。蚂蚁的外形、蚂蚁的举动深深吸引着孩子们,他们在那里整整看了一下午,到了开饭的时间还依依不舍,老师多次催促才离开。
老师立即抓住教育契机,设置了一节以蚂蚁为主题的“创·想”美术综合活动,从科学、社会、艺术的角度准备了大量有关蚂蚁的图片、视频,拓宽了孩子们的知识面。在美术作品创作中,孩子们讲述着自己的发现。在解读孩子们的作品时,老师看到了可爱萌萌的、张牙舞爪的、群体合作的、孤单行走的等多种多样的蚂蚁;还倾听到每个孩子对蚂蚁团结、合作、热爱劳动、能吃苦、勤劳等品质的理解。

 

老师发现,35个孩子创作出35幅各具特色的作品,从中展现出35个孩子不同的内心世界。此刻,老师与孩子的心灵真正开始交流和碰撞,在发现与倾听中,孩子的获得感和成就感获得极大满足。

 

(二)引领与陪伴

 

引领,是一门艺术,更是“创·想”美术创作的重要路径。幼儿园非常注重教师在儿童创作过程中的引领作用,不断激发儿童想象的力量和创作的热情,陪伴儿童的创作之旅和成长瞬间。

 

幼儿园后院儿,种了半亩地的麦子。大(3)班持续开展了我和麦子有个约会”系列活动,孩子们参与麦子生长的全过程:松土、种麦、浇麦、给麦子施肥、割麦子等,从中感受劳动的艰辛,体验丰收的乐趣。

老师还根据孩子们的实际经验,引导孩子讲一讲麦子的特点,说一说自己观察麦子的场景,让孩子对麦子的生长过程有了全面的了解,为麦子“创·想”美术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就这样,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鼓励孩子自由选择美术创作的材料和方法,大胆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创作。只见孩子们或画、或捏、或拼,将麦子从麦苗到青麦的生长过程,以及孩子们做碾转的过程等,都一一展现出来。在其中,教师持续性的引导与孩子们连续性的观察,对创作出多种多样、形态各异的麦子美术作品,起到了关键的引领作用。

 

图片

 

在美术创作过程中,教师的引领不可或缺、耐心的陪伴也弥足珍贵,每个孩子的作品都是其对劳动过程的诠释、对丰收的期望和对生活的热爱,是孩子内心最真实、灵动、富有童趣的表达。

 

 
 
 
 
 
 
 
“创·想”中理解倾听
支持中接纳陪伴

 

“创·想”美术活动中,教师要为儿童创设轻松、愉快的创作氛围。当儿童把教师当成同伴,儿童才会大胆的和同伴表达自己的看法,这种表达是儿童真实内心的再现。教师作为儿童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领者、陪伴者,要有正确的儿童观,站在儿童的视角,以平等的姿态倾听儿童的表达,理解儿童、接纳儿童、陪伴儿童。

 

(一)观察与发现

 

儿童的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内心的外在表现,教师要注重观察儿童,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的与众不同。

 

在大(1)班的美术角活动中,孩子们有的在折纸、有的在画画、有的在捏橡皮泥……豆豆却对一堆线爱不释手,他一会儿缠、一会儿绕,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线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豆豆的举动被在一旁细心观察的老师发现了,老师问:“豆豆,你想用线干什么呢?”豆豆嘟起小嘴,奶声奶气地说:“我想用线画画。”

 

由此,赵老师抓住这个契机,与孩子们一起探索用线究竟能不能画画?用什么方法可以画画?先后和孩子一起进行了三次用线画画的活动探究,又在教研组中进行多次的研讨、交流,最后形成了一节精彩的“线画我世界”主题“创·想”美术活动。

 

这样由一个小小的行为观察而衍生出来的“创·想”美术主题活动案例,不仅触发了孩子们美术创作的灵感,创作出独特的作品,也让老师深深感到:适时的观察、合理的引导和支持性的创作,是孩子们美术创作的源泉。

 

(二)理解与接纳

 

在“创·想”美术活动中,教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去倾听,接纳孩子的想法。

 

济源市五龙口景区以猕猴而出名,每到周末,孩子们就会在家长的带领下去景区看猕猴。大(2)班老师就萌发了上一节关于猕猴创作的“创·想”美术活动。

 

 

经过精心设计,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了国画活动“水墨猴山”,在创作中让孩子们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活动中,老师提供了生动的视频,引导孩子细心观察猴子的居住、生活、活动情形。但是,孩子们的关注点却与老师的预设有所不同——为什么猴子能够攀爬自如?这个猴群的猴王是哪个?猴王有什么特征?它们生活在哪里?他们吃什么……

此时,有经验的老师不动声色,从儿童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想法,接纳孩子的关注点,让他们自由讨论,汇集新的想法,并用生动的语言去拓展孩子们对猕猴的认识,又将孩子们引回到了猕猴的国画创作中。

 

老师给予孩子理解,让孩子们主动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孩子们的兴趣非常高,奇特的构思、熟练的国画技巧,创作出来的猕猴栩栩如生、千姿百态,一只只生动的五龙口猕猴在宣纸上跃然呈现。

 

理解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认知水平、接纳孩子的作品、对孩子的作品给予正确的评价,无疑是最有价值的教育活动。

 

 
 
 
 
 
 
 
评价中尊重倾听
肯定中高效陪伴

 

评价是济源市实验幼儿园“创·想”美术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幼儿园利用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尊重孩子奇妙的想法、肯定孩子想象力无限的作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们的作品,在多元的评价中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与创作水平。

 

中(2)班“创·想”美术活动“最奇妙的蛋”,是教师由绘本引出创作主题——怎样做出奇妙的“蛋?孩子们奇思妙想,用自己的话描述心中想做的“蛋”,然后动手创作出想象中的“蛋”:有可爱活泼的动物“蛋”,有动画人物“蛋”,还有方形、三角形的“蛋”……真的是多种多样、精彩纷呈,有多少不同的想法就有多少不同的“蛋”。

 

在评价中,老师从客观的角度给予每个孩子激励性的评价,孩子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想象中的和实际做出来的对比评价,还对同伴的作品做出尊重性的评价。整个创作过程,尊重相伴、支持同行、倾听同步、评价促进,教师对孩子们富有趣味、形态各异的作品,始终以欣赏的眼光评价每个孩子和他们的作品,给予科学的、及时的支持和回应,这就是教师对孩子的高效陪伴。

 

倾听,让我们读得懂儿童的一百种语言;陪伴,让我们享受与儿童一起成长的快乐。济源市实验幼儿园的“创·想”美术活动,只是“倾听儿童,相伴成长”活动的载体之一。幼儿园通过一系列的美术活动,让孩子们在美术的世界中自由遨游、大胆创作,给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讲述着自己的内心世界,教师和孩子相伴成长、乐在其中。

 

让我们坚守幼教的初心,去捕捉儿童的世界、倾听儿童的语言、支持儿童的创作、尊重儿童的作品、接纳儿童的想法,陪伴儿童度过美好的童年,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核心价值观
微信二维码微信扫码关注
回到顶部